区块链:火币李林6亿收购港股公司 首家虚拟币交易所上市?

来源:壹块硬币

8月27日晚,区块链及币圈传来重磅消息!

平均每股2.27元,总计耗资6亿港币,火币创始人李林收购桐成控股73.73%股份,成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而这恰逢去年“币圈9.4严打”一周年之际,也处于今年新一轮“虚拟货币整治风暴”的敏感时刻,李林此举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交易细节如何?背后操盘手是谁?火币资产是否注入?

通过硬币君的深度挖掘,诸多内情正在一一浮出水面。

耗资6亿买入2.22亿股

这则重磅消息来自于港交所的信息披露。

港交所披露易显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大股东分别向火币集团董事长李林和裂变资本董事长滕荣松转让73.73%和6.8%股权。

转让完成后,李林将成为桐成控股的实际控制人。

这意味着,李林买下了自己在资本市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壳,正式走上资本运作的道路。

随后,更多的细节也浮出水面。

硬币君调查发现,上述交易发生的时间为2018年8月21日,李林所购买股份数量约为2.22亿股,腾荣松所购买股份数量约为2045万股。

两者成交价格均为2.72港元。

据此计算,李林这次耗费约为6.04亿港元,滕荣松的金额约5562.4万港元。

火币李林:五年内海南区块链技术发展会有一个爆发期:火币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林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及区块链的地方一共有六处,明确定位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所涉领域包括知识产权交易、存证、社会治理、区块链产业基地、区块链金融等方面,这说明区块链技术已经被视为海南自贸港发展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方案》中关于2025年前的重点任务部分,提到要建设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从这一目标可以预见,五年内海南的区块链技术发展会有一个爆发期,这也给了区块链技术从业者很多契机。(第一财经)[2020/6/3]

交易的第二天,8月22日,桐成控股就发布公告,称股票将当日上午9时起短暂停牌,以待刊发有关公告,并且强调,该公告属于内幕消息性质。

在停牌前,桐成控股的股价收在3.08港元,如果以公司总股本3.01亿来计算,总市值约为9.26亿港币。

我们对比停牌价格可以看到,李林和腾荣松收购价格为市价的9折。一般而言,大宗交易会有一定折扣,但涉及到控股权转让,则会存在一定溢价。

所以硬币君猜测,此次低于市价转让,也显示桐成控股一方比较急迫。

事实上,从桐成控股糟糕的业绩来看,本次卖壳也早有迹象,坊间关于桐成控股卖壳的消息也一直在流传。

资料显示,桐成控股为一家拥有近30年历史的EMS制造商。主要制造电气相关产品、电源及电子产品,包括螺管线圈、电池充电器解决方案及电源、LED照明等。其总部位于香港,工厂主要集中在深圳松岗和光明等地。

火币李林:火币中国将推“链火计划”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6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第一批进驻海南的区块链领军企业,火币集团创始人李林透露,火币有意推出“链火计划”,利用火币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推动一系列“区块链+”应用,全面助力海南政务管理、数字贸易、新基建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针对《总体方案》中关于2025年前的重点任务部分,要建设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李林更是预测:五年内海南的区块链技术发展会有一个爆发期,这也给了区块链技术从业者很多发展契机。(央广网)[2020/6/2]

今年5月17日 桐成控股公布业绩,截至2018年3月31日,集团半年期实现收益1.61亿港元,同比增长17.0%;净利润98.6万港元,同比大幅减少54.4%。毛利率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毛利率由21.9%大幅下降至13.9%。

但当时公布业绩期间,桐成控股的股价不跌反涨,甚至创下新高,颇为异常。所以有港股分析师就认为,桐成控股一直存在卖壳预期。

8月27日晚上,在李林携手滕荣松收购的消息刺激下,火币平台币HT也迎来一波上涨。

硬币君看盘时,至27日22:49分,HT五分钟内涨了近5%。而HT全天10.44%的涨幅,也明显强于其他交易所平台币。截止8月28日上午发稿时,HT涨至2.37美元,可以说在熊市的背景下,显得非常突出。

声音 | 火币李林:区块链技术使数字经济更公平更有效率:火币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兼CEO李林在近日举办的“2019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是下一代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块链与生俱来的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为利益的公平分配创造了可能。”

李林认为,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布式账本,价值传输网络,通证激励体系,资产数字化。以分布式账本为例,其好处是全网记账,防篡改,信用不依赖于某一两个节点,并且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12/2]

而HT的上涨走势或许意味着,火币的投资者们对这个收购案颇为看好。

交易所上市第一家?

作为“国内”三大虚拟货币交易所之一,李林此次收购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其中,桐成控股上市公司的身份,为火币集团未来借壳上市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根据火币官网介绍,自2013年成立以来,火币平台累积交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一度成为全球最大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占据全球50%数字资产交易份额,先后获得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的投资。

目前,火币集团已投资10余家上下游企业,现已完成对新加坡、美国、日本、韩国、香港、泰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合规服务团队的建立,为全球超过130个国家的数百万用户提供安全、可信赖的数字资产交易及资产管理服务。

在一段宣传视频里,称火币旗下业务涵盖“交易所、钱包、投资、HT生态基金,孵化器、矿池、资讯、研究院”八大模块。

动态 | 火币李林发布Prime二期方案优化(讨论):火币创始人李林在HT官方群中发布Prime二期方案优化(讨论),以下为方案详情:

1.根据HT持仓,分10,不同额度。

持仓500HT 100美金 额度;

持仓1000HT 200美金 额度;

持仓5000HT 1000美金 额度。

2.赠送10%(Prime阶段总额的10%),直接空投给所有参与Prime未中的用户。

3.开盘5分钟内限用市单价,5分钟内限价5倍。[2019/3/29]

实际上,硬币君注意到,关于火币借壳上市,市场一直就有传言。李林也曾在公开场合对此进行过评论。

一个月前,李林在链得得“吐槽大会”上称,关于“火币有意借壳上市”只是一个谣言。

他承认,“火币核心的资产,是火币交易所的业务。现在交易所业务于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完全合规。借壳上市从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不过,李林同时表示“并不排除传统资本市场”。

他当时称,现行社会包含两个平行世界,一个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虚拟世界,另外一个是传统金融体系构成的体系。这两个体系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并行的过程。所以从互补的角度出发,不排除会考虑在传统资本市场上市。

从李林的表述可以看出,他对赴资本市场上市早有心理预期,或者说早有实际准备了。

比如此前2016年1月,李林通过转让系统购入新三板公司般固科技,成为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并改名为财猫网络。但之后变更为张寿松,张寿松持股比例为44.50%,李林持股比例降为38.27%。

声音 | 火币李林: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有四大问题:火币集团创始人兼CEO李林在出席中欧创业营第七期开学典礼接受采访时表示,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有几大问题要去解决:1.政策、法规的问题。目前有很多政策和法规不明确,有的法律和法规问题限制了应用场景。确权需要法律支撑,无币区块链也是如此。2.基础设施的问题。比如公链技术、分布式存储的性能、效率各方面如何提高。没有法律的束缚来解决token资产波动的问题。3.行业认知的问题。产业的认知和接受度非常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可能还不知道区块链是什么。4.人才储备的问题。[2018/9/20]

但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和鸡肋地位,使其远远不能与港交所相比,此次收购才堪称真正意义上登陆主流资本市场。

硬币君想提醒的是,当港交所信息披露后,部分媒体称“火币集团成为桐成控股实控人”,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是李林个人而非火币集团成为了桐成控股的实际控制人,这其中还是还有很大差别的。

另外,目前只是李林和滕荣松的个人收购行为,如果不注入火币相关资产的话,也不能称之为“借壳”。

但不管怎样,业内人士普遍分析认为,此次收购港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层面,为火币上市铺平了道路。有壳在手的情况下,接下来,火币面临的将是在政策层面扫清障碍。

所以至少,火币的借壳上市,有了可以预期的理由。

“操盘手”裂变资本

清华技术男“李林”突然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是他灵光一现,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呢?

硬币君调查发现,作为本次李林收购桐成控股的伙伴,虽然“裂变资本”收购股份并不多,但实际上,其在区块链领域耕耘许久,拥有相当深厚的行业储备。而在火币HADAX的超级节点竞选中,“裂变资本”就是其中的节点之一。

“裂变资本”极有可能就是李林资本运作背后的真正操盘手。

根据公开资料,裂变资本FissionCapital是由王利杰管理的区块链基金,著名的公信宝等项目就是由其投资。

而裂变资本的合伙人,则个个都大名鼎鼎,来路不小。根据裂变资本彭程在一次分享中透露,裂变资本共有四个合伙人,其中王利杰被誉为“传统投资人进入区块链第一人”,有多年的天使投资和项目孵化经验。

在今年一月份的澳门演讲中,他说过一句极为劲爆的话:“我过去一个月赚的比过去7年都多。”

另外一个合伙人刘磊据称有多年的二级市场经验,对股票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

而彭程本人,则来自监管部门,她曾在香港证监会总裁办任职,负责管理国际监管机构交流工作。从证监会出来以后,她组织了一个游戏类项目的团队创业,后来又加入了一个香港二级市场的投资基金。

而这次随同李林一起收购的,则是裂变资本董事长滕荣松,他在国开行工作多年,担任过国开国际投资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提名委员会主席、行政总裁等职务,成功投资了近二十个香港上市企业。

滕荣松的优势被形容为:资源整合能力级强,市场敏感度高,出手执行力快。在当前语境下,这几句话的含义“不言而喻”。

顺便提一下,在国开行某领导任职期间,一位国开行办公厅秘书也恰好与“滕荣松”同名。

显而易见,裂变资本的合伙人们都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多年,涵盖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一二级市场,对资本运作具有极为丰富的经验,可以提供资本市场的全套解决方案。

对标李林收购案,我们可以参考最近一个极为相似的例子。

就在今年5月份,港股上市公司SHISLimited发布公告宣布,雄岸基金创始人姚勇杰联合一位“一致行动人”,协议收购了SHIS前两大股东持有的合计72.29%股权。姚勇杰当时表示,未来想把SHIS做成“全球优质区块链项目在资本市场退出的平台”。

而这个“一致行动人”,正是滕荣松!

借上市公司“洗白”?

其实,区块链产业与上市并不遥远,“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国内三大矿机厂商近期纷纷向港交所提交了申请,但矿机毕竟是硬件公司,拥有芯片概念,而币圈则不同。

几乎是从诞生之日起,虚拟货币在国内都是一个敏感的事物。而作为币市最重要一环,交易所是监管层重点关注对象。在去年“9.4严打”之后,国内三大交易所均将业务搬至海外。

而近期,国内币市监管更加严格,大批业内媒体被封,限办相关活动,多部门联合发文,一系列组合拳正在全面整顿币圈。

在这种大环境下,李林收购港股上市公司,鉴于其作为火币集团创始人的特殊身份,为火币借壳上市打开想象空间,引得业内人士强烈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有分析人士认为:重拳监管之下,币圈各方都在寻找出路。交易所作为币圈食物链最顶端的“寡头”,也寄希望于通过借壳上市公司完成“洗白”。

“这其中一方面包含区块链项目的便利退出,另一方面则是交易所自身的防护”。

首先,传统金融金融结合,为币圈发展带来了互补和新的可能;上市公司规范化治理、国际化转型也将使币圈交易所得到升级。

李林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区块链的市场里,通过平台币实现区块链领域的Token经济和生态;在传统金融市场里,有牌照、新增用户、大众品牌等众多场景。以区块链为代表的虚拟世界和传统金融体系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在“币”、“ICO”被严令禁止的现状下,融资、退出等机制在传统资本层面更容易得到实现,而且使得区块链项目脱离了“炒币”的属性。最起码,交易所旗下都投了大量区块链项目,这些资产放到上市公司层面注入,不仅方便退出,也顺应了监管,合理合规。

另一方面,变身成为公众公司,也在中国严密的政策监管之下,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虚拟货币交易所披上一层“保护壳”。根据港交所规定,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多不能超过75%,剩余股份须由公众持股。

上述人士直言:“简单来说,极端情况下,如果李林‘出事’了,基本上火币也就完了。但如果变成上市公司,成为了多人持股的公众公司,将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其个人对公司的影响。这在资本市场十分常见。”

与此同时,还有行业资深人士告诉硬币君:“李林此次收购并不是个例,后续还将会有更多同行将会加入到收购上市公司的行列”。

他同时称:“实际上已经有其他交易所早有开始布局,现在股市低迷,正是储备壳资源的好时机。”

不过,不得不面对的是,与草莽无序的币圈上币不同,证券交易所上市需要面临交易所、证监会等多个部门严格的审核,收购上市公司还仅仅只是第一步。更何况从个人收购,到资产注入,中间还有很多障碍和流程需要克服。

在币圈掌握着上币生杀大权,融众多监管角色一身的“币圈交易所”,习惯了规则制定者的身份,要到传统交易所上市,又是否会一帆风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地球链

[0:0ms0-0:576ms